天氣炎熱,用電量增加,電費跟著水漲船高,也是理所當然,但如果使用相同的電器,在同一個季節,只是換了個電表,電費就直接翻倍。
此時,有質疑的聲音也在所難免。
廣州番禺綿繡香江小區業主就遇到此情況,換了一個電表,電費就直接翻倍。住在此小區的李先生稱自從換上新電表后,7月份的電費比6月份增加不少,最少增加一半,甚至還翻倍。但是,他們家已經從6月份已經開始開空調(換電表之前)
按照李先生所說,那么他的用電量6月份應該和7月份相差不了多少,如果翻倍的增加,李先生就質疑電表有貓膩存在,除此之后,該小區還有幾名業主同樣提出質疑。
幾日后,李先生等幾名業主的電表被送往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由第三方做鑒定,工作人員通過外觀檢查、潛動實驗、啟動實驗、計能誤差四個項目鑒定,分別模擬了家用空調、電視機等電器的功率使用情況,均為合格。
針對用戶的質疑,供電局工作人員回應稱,電表使用年限為6年至8年,到期后會由供電部門統一更換為全新的電表,新的電表在數據分析上完善了能看到每天的用電情況,在計量方面和舊表是一樣。
通過數據分析,有異常的電表通過第三方檢測,確實有問題,會同用戶說明情況,更換電表,對于產生的誤差費用,會采用多還少補的方式。
既然電表是合格的,那么李先生的電費比上個月翻倍,就說明李先生7月份用電量確實比6月多,但是按照李先生所說,7月份與6月份所用的電器都一樣,那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時代的發展,再加上電表有使用年限限制,如今換上新的智能數字電表,增加新功能,令用戶知道每天的用電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電表來使用電器,從而起著節約用電的作用,同時,也給供電局工作人員提供更好的數據分析。
這是雙方都利好的事情。但是,問題還是電表既然沒問題,那為何電費同比每月增加那么多?難道是以前的電表計算有錯?又或者是另有原因存在?
其實,換上新的智能數字電表后,電費增加不但只有李先生幾個人投訴,在網絡上也有網友投訴有此情況,皆是換上新電表后,在使用相同電器的自然月里,電費增加不少的問題。
這些問題,即使供電局如何解釋,用電戶還是會有質疑聲音出現,但究竟原因如何?是用戶問題,還是電表問題?都有不同的講法,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越說越不清。
其實談到電費高的問題,除了居住在小區里面的業主以外,那些租在城中村里面的外來人口,他們的電費更是高得離譜。
拋開用電量多少問題,從單價方面講,城中村里面的電費就已經比小區高出了幾倍,一個是幾毛錢一度電,一個是1.5元/度,相差一倍以上。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城中村里面的租客都處于左右為難狀況,開空調電費高,不開睡不著,但最終還是開了空調,舒服時忘記交電費的憂愁,交電費時后悔用了這么多電。
同樣,租客也懷疑電表有貓膩,那么,城中村里面的電表是否有問題?有關部門也能否檢測一下,給外來人口提供一個合理的用電環境。
如果在同樣的自然月,用著同樣的電器,換電表前后所產生電費差距,是不是可以說明有一個電表有問題?
都是家庭用戶,小區業主用電價格幾毛錢一度電,而城中村1.5元/度,難道這差距全進了房東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