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日前發布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有超過57%的地下水水質較差到極差,引起人們對自來水安全的極大關注。我們日常喝的自來水,水源污染有多嚴重?現有的自來水處理工藝能讓人喝上放心水嗎?喝“白開水”到底安不安全?各種各樣的瓶裝水孰優孰劣?原來,看似簡單的喝水那點事,還有諸多難解的爭議。
爭議一:水源地水質是否越來越差反方:水質下滑,水源地減少,目前最應擔心化學污染物和重金屬超標喝了這么多年的自來水,近來卻飽受爭議。 “自來水從源頭上出了問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吳志剛說。“過去要求取水點達到二類以上水質,但現在只要求類以上,有的地方可能連類也達不到。除了日常污染,近年來還經常有突發的污染事件,對水質沖擊很大。” 據了解,自來水中的污染物分為三大類:一是物理性污染物,如懸浮顆粒等;二是生物性污染物,如致病細菌等;第三類是化學污染物,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兩種,有機物包括水中的增塑劑、農藥等,無機物包括重金屬等。 “現在,最需要擔心的是化學污染物中的重金屬污染。”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贠延濱表示,隨著人口數量增加與經濟的發展,水源地的水質不斷下滑。重化工等行業的發展以及汽車的普及,空氣、土壤的重金屬含量都在提高,相當多重金屬會滲透到水中。比如含鉛汽油,會將重金屬鉛排放到空氣中,又通過降水進入水源地,造成水源地水重金屬超標。 正方:水源地水質正在回升,重金屬污染只是個案,有機污染物可在自來水廠清除 對于水源地水質是否持續惡化,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敏提出不同看法。他表示,水源水質并非一直下滑。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到90年代,處于水源下滑期。但是目前水源質量在回升。另外,重金屬污染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是個案。比如出現在某一個時間點的某一個水域的惡意排放。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劉文君教授認為,水源地受到污染是事實,但更多的是有機物污染,重金屬不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而通過目前的自來水生產工藝,可以清除絕大多數有機污染物。 資料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環保部門監測的113個環保重點城市380多個集中取水水源,取水量達標率逐年提升,分別為76.5%、90.6%、95.3%。這是否意味著飲水水質在不斷好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主任邵益生解釋說,“檢測達標率從76%增長到90%是評價標準變了,而不是水質提高。只能說,水質惡化有被遏制的趨勢。” 據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來看,326個地級以上城市共監測906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取水總量為147.8億噸,其中達標水量為143.8億噸,占取水總量的97.3%。 爭議二:水處理工藝是否落后反方:現有工藝無法去除重金屬,且氯氣消毒會產生消毒副產物,危害健康對于水處理工藝,吳志剛表示出了擔憂。據他介紹,目前我國95%以上的自來水廠仍停留在100年前的水處理工藝,只能清除物理性與生物性污染物。在中國環境污染并不嚴重的時候,傳統工藝就夠用了。但現在,傳統工藝對抗化學污染物有點“力不從心”。 贠延濱也表示,現有的一般自來水工藝去除小分子有機物和重金屬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如果水源地本身重金屬等物質嚴重超標,即便經過自來水廠處理,也很難將其中的重金屬等物質去除掉。 事實上,目前多數水廠普遍采用的常規自來水處理工藝沒有針對重金屬進行專門處理,因為這種工藝的前提是不允許水源出現超標重金屬。但是在應急情況下,比如某地水源出現嚴重重金屬污染,可以采取特殊工藝進行處理。 吳志剛同時還指出,我國普遍采用氯氣消毒技術,消毒用氯氣可與源水中多種化學污染物發生反應,形成毒性更大的物質—“氯化消毒副產物”。上世紀七十年代,“氯化消毒副產物”被發現后,美國就更換了消毒劑,以臭氧替代了氯氣,或更換化學污染物少的水源。 傅濤告訴記者:“大部分國家都用氯氣消毒技術,安全性的前提是原水里沒有有機污染物,如果有機污染比較嚴重,氯氣消毒會產生一些致癌的污染物質,肯定是不太適合的。” 正方:自來水歷年檢測未超標,消毒副產物控制在標準以內 對于各方對自來水處理技術的擔心,上海市水務局原供水處總工陳國光并不完全認同。“臭氧不能持續殺菌,水進入管網后容易滋生病菌。我國現在的常規處理工藝雖然歷史比較久,但也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工藝。只要原水質量符合要求,經該工藝處理之后,飲用水水質就能達標。” 劉文君表示,我國目前采用的工藝可以保證去除有機物污染,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也都在使用。“消毒副產物是存在的,但我們控制在標準規定的范圍內,便沒有問題。"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不使用,風險更大。” 記者采訪了上海和南昌的水務部門,當地強調水源地水好,出廠水合格。 南昌水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鋼告訴記者,南昌市各水廠擁有對贛江水進行處理的完備凈水工藝,即反應—沉淀—過濾—消毒,對于類以上的水源地水,在凈化后完全能使出廠水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現有工藝能否去除重金屬的提問,江西洪城水業股份有限公司水質檢測中心主任肖戟表示,“原水水質是關鍵,贛江的水質常年保持在二類以上,非常難得。” 記者在上海自來水廠實地調查采訪時發現,該廠除了常規處理工藝,還擁有臭氧與活性碳聯用的深度處理技術,該工藝主要是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對于能否去除重金屬的問題,水廠沒有明確回答。陳國光強調,上海歷年檢測都不存在重金屬超標的問題。“對上海來說,更重要的是黃浦江水源存在有機化合物的污染情況。” 爭議三:飲用自來水是否安全?反方:檢測設備不夠,106項指標難“全項合格”,部分城市管網陳舊造成二次污染對自來水水質把關,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即水質檢測。 為了解部分城市出廠水情況,記者查詢了北京、上海、南昌的自來水廠重金屬檢測數據。據查詢,2013年5月,上海的地表水檢測鎘含量0.00005毫克/升,鉛含量0.0002毫克/升,砷含量0.0015毫克/升,汞含量低于0.00005毫克/升,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經過水廠處理,當月出廠水檢測鎘含量0.00005毫克/升,鉛含量低于0.0002毫克/升,砷含量0.0008毫克/升,汞含量為0.00007毫克/升,含量均遠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吳志剛透露,現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了106項檢測指標,從2007年頒布的第一天起,就面臨執行難。除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外,大多數自來水廠的工藝并沒有重大改進。“衛生部去年才表示,到2015年給所有省會城市配備檢測設備。檢測設備都不夠用,如何實現106項全部達標?”吳教授認為,當前我國自來水供水總量中不到50%能達到106項“全項合格”。 傅濤也認為,新標準提高以后還在建設期,投資沒有落實,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建設。同時,由于市政供水管道會對自來水造成二次污染,即便出廠水達標,到戶水的水質也很難保證達標。而到戶水的水質監測結果,目前還沒有權威的數據。 正方:90%左右城市的出廠水達標,管網污染只影響濁度等感觀指標,水燒開可放心喝 在不少專家看來,燒開自來水喝仍然是最安全也最經濟的飲水方式。 邵益生表示,我國的出廠水達標率沒有全國性統計數據,普查起來較麻煩,但是據測算目前90%左右的城市供水能夠達標。“近年來自來水水質明顯提升,歷史上,我國的自來水從未導致大范圍中毒現象,而這在美國等國家都是發生過的。” 對于管網二次污染嚴重威脅自來水飲用安全的觀點,專家意見也存在爭議。“管網的二次污染確實存在,出廠水要優于管網水。但只是濁度的問題,影響不大。當然,通過盡量減少自來水在管網的時間,可以進一步提升水質。”楊敏說。 邵益生告訴記者,管網污染主要影響感官指標,如濁度、紅水、黃水等,而小區水箱污染可能會有微生物,這些通過把水燒開就可以去掉。 劉文君表示,自來水是最安全的,因為很多專家都在致力于自來水的研究,并且政府也在加強監管。 如何進一步改善水質,保障飲水安全?“我國多地水源存在問題,需要長期、持續的修復過程。這需要從源頭進行保護。”邵益生認為,水源地保護涉及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是一項“軟工夫”。 “目前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實際上是水廠產權主體多元化帶來的。”邵益生說,“我不贊成放手私企去經營水廠,問題很多。國外很多都是將水廠作為公共事業來經營的。” “國家的投入還不夠,應該加強投入。現在自來水廠員工工資很低,待遇不高。另外,水源保護、水廠及管網的投資也應該加強。“劉文君說。 |